今年4月,国家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海关总署四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调整〈进口废物管理目录〉的公告》,明确将废船列入禁止进口目录,并从2018年12月31日起开始执行。自此,业内关于禁止进口废船政策“落地”时间表的各种猜测有了明确答案。
如今,废船、废五金类、冶炼渣、工业来源废塑料等16个品种固体废物从“限制进口”被调入“禁止进口”目录,标志着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再迈出一步。
禁止进口废船的新规生效执行后,国内以拆解进口废船为主的拆船企业毫无疑问将首先受到冲击。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拆船业将进行新一轮“洗牌”,部分企业或将退出拆船市场。据了解,不少拆船企业目前已经处于“无米下锅”的困境,生存发展压力较大。在日益艰难的形势下,转向国内拆船市场、积极“走出去”拓展国外市场,或将是其“求生之道”。
当前,我国国内各类船舶管理“各自为政”,废船交易市场和拆解市场发展不规范。一些修造船企业以及不具备拆解资质的非正规企业大肆进行违法、非法拆解活动,而具有环评拆船资质的进口废船拆解企业,却因种种原因无法从事国内废船拆解业务。
对此,业内人士呼吁,国家生态环境管理部门要按照国务院《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要求,牵头并会同有关船舶管理部门,打击废船非法交易、拆解行为,取缔没有环评拆船资质的企业,规范国内拆船市场,为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营造良好环境条件。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进口废船拆解企业的绿色、环保拆解能力已经得到国际认可,在技术工艺、安全环保管理等方面具备“走出去”的能力。据了解,目前,一些国家正在酝酿或着手发展本国的拆船业,并积极寻求中国拆船业的援助。谢德华表示,中国拆船协会将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助力拆船企业开辟新市场、走出发展困境,继续为拆船业规范发展并充分发挥其在服务海洋经济中的作用而努力作出应有贡献。
中国拆船协会会长谢德华指出,禁止废船等固体废物的进口,契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也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将加强固体废物和垃圾处置作为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重要内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分类处置列入重点工作。